很多人認為,種植香菇十分簡單,就是制棒和采摘,但很少有人知道,在制棒、發(fā)菌和采摘的過程中,究竟會有多少工作要做,別人看到的是菇農售菇的豐收場景,而菇農自己品嘗的卻是“與時間賽跑”。買材料、選品種,做菌棒,忙消毒、看溫度、翻菌堆,刺菌孔、控轉色、劃菌袋,而出菇以后更不清閑,遠遠不局限于采摘香菇,還要根據香菇的數量靈活的疏蕾、噴水和通風,除此之外,還要根據出菇情況實時的注水催菇。
現在的香菇行業(yè)競爭越來越大,對香菇菇農的要求也越來越多,以前大家稀里糊涂的種植香菇也能賺到不錯的利潤,而現在的香菇已經不是“懶莊稼”,想要賺到利潤,必須做到這兩個字,那就是“勤、精”,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賺到更加理想的利潤,也不至于被這個行業(yè)所淘汰出局。如果你是一個種菇的朋友,希望大家能夠知道這兩個字的重要性。
勤
現在種植香菇,要拼產量,拼質量,因為一個香菇的出菇量和質量,將直接影響我們的收入,甚至產量稍微低一點,或者優(yōu)質菇出菇少一點,我們就有可能賺不到錢,而要想香菇質量和產量相對提升,我們必須要“勤”。
1、制棒和發(fā)菌期間,不能因為各種原因,忽略了發(fā)菌的管理,要做到勤進棚,勤看溫,因為很多朋友出菇期產量不佳的根源都在發(fā)菌和轉色期間,而溫度是最根本的原因。高溫的菌棒嚴重的我們直接肉眼就能看出來,而一些輕微的,基本都是出菇后表現出來,所以無論多忙,不要忽視了發(fā)菌期的溫度,做到“勤”。
2、出菇以后也要勤快,不僅僅局限于采摘,因為采摘是最基礎的管理手段之一,要想香菇質量好,必須不能嫌麻煩,在香菇幼蕾形成時期,根據菇蕾的數量進行合理的疏蕾。只有疏蕾,我們才能收獲品質更佳的香菇,現在的香菇市場,各種品類的香菇都很豐富,也不缺菇,而越是次品香菇,越不容易銷售,其價格也越低,因此我們唯有盡可能的提升優(yōu)質菇出菇比例,才能賣出更好的價格。
精
以前種植香菇,大家基本都是稀里糊涂的種植,而現在必須做到精細化的管理,因為以前對品質的要求沒有現在這么大,只要我們管理出菇就能賺錢,而現在競爭大了,貨比三家,只有更高的產量更高的質量,才能比別人更有優(yōu)勢,所以以前粗心的管理方式應該淘汰掉,做到精細化的管理。
技術要精:種植香菇要不斷的研究出菇原理和出菇需要的條件,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的管理。不要總是以為我們已經種了很多年香菇,已經懂得的種菇技術,這種心理將害了我們,因為我們了解的只是“皮毛”,只有了解的更多,我們才能讓產量和質量更容易掌控。
現在的香菇種植行業(yè)競爭越來越大,小編也十分有感觸,所以編輯的此文,就是希望大家能夠重視日常的管理,多多自學種菇技術,不然,下一個淘汰出局的可能就是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