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大暴雨導致洪水泛濫,對食用菌生產(chǎn)來講是致命的。食用菌基地受暴雨侵襲后的災后管理、災后自救建議分享如下。
一、及時開展排水清淤
如果洪水仍然沒有退去,要盡早采取措施如疏通排水溝、利用抽水泵排除積水,防治菌袋浸泡過久,防止菇棚被泡塌;洪水退下去的,由于洪水裹挾著大量漂浮物和淤泥,水退后要及時進行淤泥和雜物清理,防止病蟲害滋生。
二、認真進行場地消毒
場地清理后,用漂白粉、農(nóng)爾樂或其他消毒劑進行噴灑消毒,殺滅雜菌害蟲。然后通風除濕,降低空氣濕度,待菇棚內相對干燥后再用。
三、不同菌棒分類處理
對于越夏期香菇菌棒,被沖到地上的要清理袋表,用自來水沖洗干凈,掂掂感覺一下重量;如果沒進水或進水很少就重新擺放到架子上;如果進水嚴重就需要在菌袋表面刺孔放水,并利于袋內水分蒸發(fā);加強通風換氣,降低棚內濕度。
平菇或者毛木耳菌袋一般都墻式堆疊,洪水來時往往菌袋漂浮在水面,洪水過去以后要及時清理袋表,有平菇或毛木耳的要摘除干凈,然后重新上垛。菇棚徹底消毒后進行下茬菇、耳管理。進水嚴重的菌袋要將培養(yǎng)料倒出晾曬。
四、原輔材料及時曬干
原輔材料如果浸水要及時攤開晾曬,防止發(fā)熱霉變。
五、設備干燥測試
各種食用菌設備受潮后容易發(fā)生漏電、短路等問題,要曬干后進行測試,保證沒有隱患后能正常工作后再投入使用,以免出現(xiàn)安全事故。
六、加快菌種生產(chǎn)的措施
如果為秋季生產(chǎn)準備的菌種受損,應采取措施補救,以免影響秋菇生產(chǎn)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快菌種生產(chǎn):平菇母種采用兩點接種法,原種采用麥粒菌種,栽培種采用小點的菌袋兩頭接種。這樣可以縮短生長周期,滿足生產(chǎn)需要。
七、菇棚加固與維修
及時檢查棚室堅固情況,評估生產(chǎn)設施是否安全,確認設施堅固安全后方可進行生產(chǎn)活動。棚室出現(xiàn)裂痕的,應及時將菌棒轉移到安全、堅固的棚室進行后續(xù)出菇。菇棚出現(xiàn)垮塌或棚膜出現(xiàn)損壞的,待天氣條件許可,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清理、維修加固與安裝,注意施工人員安全,避免次生災害發(fā)生。
八、加強病蟲害防治
用300—500倍的二氧化氯或其他消毒劑進行消毒,殺滅雜菌;懸掛粘蟲黃板或者誘蟲燈殺滅害蟲。